2022/03/02
竹篙灣囚人亂象 「減法©」思維破局
竹篙灣人手短缺?即使檢疫人士已經有兩次陰性檢測結果,仍未能「放監」。
疫情失控,香港現有資源已嚴重不足。若醫管局打算以增加人手及資源解決當前難題,不可行!
「減法」思維是一個既可行,又能帶來出色效果的方法。簡單來說,就是減去繁文縟節,砍去多餘程序,全效運用現有甚至更少的資源,快速解決問題。
《東方日報》之前報導,很多受檢人士已經連續兩次檢測結果呈陰性,甚至有人已收到通知可離開檢疫中心,但由於職員推搪「文件不齊」,檢疫中心不能放行。
《港人講地》透露,檢疫中心內只有五名醫生,但要負責簽發數千人的文件,暗示資源不足。
我們有幾點需要弄清楚。受檢人士離開竹篙灣的主要條件是甚麼?需要甚麼文件?是否只有醫生能簽發這些文件呢?
讓我們回到問題原點。決定受檢人士是否能離開竹篙灣的關鍵,是證明他/她已康復並不會再感染社區。我們和新冠疫情交戰兩年多,見證新冠病毒不斷變種,病徵變得隱蔽,甚至會有隱性傳播的情況出現,連醫生都未能判斷是否染疫。因此,最科學化的判斷就是連續兩次新冠檢測呈陰性。
如果運用「減法」思維,不要說五名醫生 – 只需要一名醫生,一天之內就能放行數千人!
只要安排檢疫中心的行政人員或護士協助,安排已有兩次陰性結果的受檢人士在事前填寫好所需表格,並準備連續兩次檢測呈陰性的報告、身份證等作為證明文件,就能排隊見醫生。這麼一來,醫生的工作只剩下核心部分:包括核對被隔離者面容、查核陰性檢測報告、觀察受檢人士沒有明顯的病徵,就可以蓋印,簽核放行。
十秒鐘就可處理一位,只需一位醫生,十小時可放行3,600人!